朝阳专业从事电线电缆
郑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电力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注册资本2.046亿元,目前在焦作武陟建立了线缆生产和研发基地,在郑州设立国内外营销中心。现有员工160人,公司已注册电线电缆行业商标“ZLGF”。
公司已经实现股份制改造,目前已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特种导线采购具有单张订单大、交货期紧的特点,一个较大工程的采购量可达数万吨。目前国内特种导线生产企业的产能均较小,企业年产能仅约5000~10000吨,供货期无法满足工程要求,致使很多工程不得不改用普通导线或进口。环保电缆应用已成国际趋势,我国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已明确规定:重要建筑禁止使用聚氯乙烯电线电缆,以避免火灾发生时大量浓烟、氯气,造成更多人员伤亡,采用无卤低烟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线电缆已成为这些地区的地方法规。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类线缆的应用会增加。
电缆行业一直处于恶性竞争状态很长时间。超导技术的应用,给了电缆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其发展如何将取决于电缆市场的吸收能力。我国虽然是世界电线电缆生产大国,大大小小电缆企业数以万计,其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品集中在低端电缆。防火电缆、机车电缆、核电电缆、发热电缆等特种电缆生产企业较少,导致特种电缆供应不足,大部分继续依赖进口。
朝阳专业从事电线电缆
技术壁垒:电线电缆的生产主要是由拉、绞、挤、成等多个工序构成。电线电缆生产,特别是高端家电配线组件及特种装备电缆产品的生产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的配方改进及创新、金属的熔炼和压延、产品结构的优化设计、复合屏蔽等一系列加工工艺技术。此外,电线电缆生产的设备、工艺及管理因产品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对产品可靠性、耐热耐磨性有特别要求的特种装备电缆产品以及对安全性、无毒性、环保性有较高要求的家电用电线电缆产品对此的要求尤为明显,因此对材料研发能力、设备的操作水平、工艺的改良创新和品质的检测评定形成了较强技术壁垒。
做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打造互利互信、持续创新、绿色共享的企业形象。
郑缆科技目前主要产品: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绝缘架空电缆、架空导线、控制电缆、布电线、矿物质绝缘等特种电缆共六大类。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冶金、铁路、交通、电信、石油、化工和国防军工等行业和领域。与电网、大唐电力、华润电力、中核二十二局、富士康集团、中国铝业、中平能化、建业集团、绿地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冶集团、上海宝冶、中铁集团、电力安装公司等大型集团公司形成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样板工程主要有建业集团凯旋广场、绿地集团绿地中心、哈尔滨机场、郑州体育场、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大二附院、中平能化尼龙66切片项目,焦煤集团企业水泥项目、中国电信枢纽楼增容项目等。产品出口到中东、东南亚,拉丁美洲及非洲等12个和地区,不断实现全球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
资质壁垒首先,我国对电线电缆产品的生产实行严格的生产许可制度。产品目录中从事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线电缆产品,必须取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CCC认证。一些下游大行业也对线缆供应商提出了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进入不同行业或不同目的的产品也需要获得行业要求的资质和认证。其次,我国大量的电子产品和电器设备出口到国外。在国际市场上,随着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实施《有害物质限制条例》(RestrictionofHazardousSubstances),美国、日本和欧盟都对进口实施了限制。产品提出严格的准入认证标准。因此,获得各个行业、各个目标市场所在地所要求的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资质认证成为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朝阳专业从事电线电缆
石油平台:根据行业数据,石油平台电缆的需求与石油平台建设数量直接相关。各类海上石油平台的电缆消耗为:自升式平台150公里、半潜式平台180公里、采油平台200公里、生产平台200公里、生活平台100公里。按照这个估算,我国每年需要大约8000到10000公里的各种电缆来建造和维护海上石油平台。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5000公里。
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0150㎡,建筑面积22750㎡。位于武陟产业集聚区创业路东段。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公司目前拥有多种产品标准生产能力,一是严格按照标准(GB)生产;二是根据客户需求按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英国标准(BS)、德国标准(DIN)等国际主要标准生产;三是按客户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特殊要求电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产品需求。
朝阳专业从事电线电缆
品牌壁垒:电线电缆制造业与一般装备制造业相比,是一个对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有更高要求的行业,其中又以高端家电配线组件及特种装备电缆市场客户的要求为高。这些客户需要供应商具备较强的配套及针对研发能力、较好的生产和检测装备水平,因此在引进和甄选供应商时更为注重供应商在行业内的品牌声誉,一旦建立合作关系,不会轻易因为轻微价格差异等因素引入口碑不佳的供应商,也不会轻易改变已经使用、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新进入厂商难以在资质证书、质量保证、供货能力和售后服务方面占有优势。